玉里小鎮紀錄隊 找回失去的記憶
玉里小鎮紀錄隊 找回失去的記憶
花蓮玉里過去被叫做璞石閣,這裡曾經很繁榮,幾十年下來,許多年輕人卻紛紛往大都市發展,有一群人選擇留下來,也開始默默扭轉這個現象。陳媽媽:「來,有蛋的給12(桌),沒有蛋的給14,然後6個貢丸湯。」
每天用餐時間,陳柏志都會回來幫忙家裡的生意。陳柏志:「要切豆干,然後切肝連。」顧客:「有嗎?」陳柏志:「有,切一個。」
雖然家族經營的是玉里鎮知名的麵店,但全家人都支持陳柏志的另一項「超級任務」。陳爸爸:「他有興趣,然後他把時間錯開來,就是說正在忙的時候,他來這裡幫忙,可是他真的有空檔,他就去做志工。」
黃群棠:「來微笑,很好再一張喔,來微笑一下喔,OK。」
這位年輕人叫黃群棠,綽號「火星人」,職業是專業攝影師,除了拍人像,他還擅長拍風景。黃群棠:「那我開單子給你。」顧客:「好。」黃群棠:「有空可以來我們公司看數位相機啊,或者說你有漂亮照片可以做年曆,2012全新的年曆。」顧客:「好。」
老人家:「啊謝謝、謝謝。」曾霖炳:「不客氣。」
曾霖炳是退休老師,除了每天準時到醫院當志工,多出來的時間也要幫玉里做點事,榮民醫院轉慈濟,至於他-陳世淵,是黃群棠的高中同學,在慈濟醫院上班。陳世淵:「我們晨間門診是全台灣最早的門診,所以想說如果可以的話,這個部分其實是很可以去宣傳的這樣子。」
陳世淵平常做的是文宣工作,下了班還有另一個重要任務。玉里慈院院長張玉麟:「世淵喔,他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心的一個年輕人,沒有這些文化,(歷史)大概就會變成空白,所以他去填補這些空白,他真的是很棒,非常有心,而且做得很好。」
下班時間,這群人始終忙碌,因為要填補「玉里鎮」過去的空白。陳世淵:「玉里藝術界的奇葩喔,葉柏強,網路上看到璞石閣幾乎出自他之手,還有我們大師中的大師,武次叔叔。」
幾個3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作號召,沒想到吸引的年齡層也很廣。陳世淵:「待會大家可以看一下,大家只要一直滑動就可以了,你想要放大的話,就把手這樣一拉,就會看的到,比如說這是之前後山寶藏的這個碑,有沒有,那個牌匾有沒有,現在是全金的,不一樣了喔。」
分 享「新玩具」,裡頭裝的卻是比在座每個人都「超齡」的老照片,這可是大家四處走訪收集來的,今天大家齊聚一堂,為的是接下來要幫玉里鎮舉辦老照片故事展。 陳武次:「從開始整理環境,把這個東西…棧道那些…都全部做出來,一直到目前為止,我想這個都是可以作為展覽的目的。」
張文暐:「他剛剛講的方式,我想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做。」
雖 然常有不同的意見,但是一達到共識,總能夠「眾志成城」一起完成,本來以為30出頭的小夥子,跟60多歲的退休人員溝通有些難度,不過因為目標一致,在這 群人當中沒有年齡的界限。陳世淵:「我們現在要傳承喔,對不對,傳承,我們今天一個生力軍來,跟大家介紹一下,陳柏志,來,掌聲鼓勵。」
不分老少,他們的目標是搶救玉里消失的文化。陳武次:「你現在主題是玉里的老照片,那裡面就是老照片,帶1、2張新照片。」
今天就是要來拍新照片的。陳世淵:「我們玉里,他是20年才一次的建醮嘛,像我們以前81年那一次的時候,我還國中而已,根本就還不知道我要記錄這東西,可是等到我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,才發現就是說,很多東西如果當下沒有去做紀錄的話,以後要找都很難。」
陳武次:「我去拍一下他開廟門的情況。」陳世淵:「走走走,要去那邊開個門再回來是不是?」陳武次:「對。」
除 了紀錄正在發生中的,還要挖掘被遺忘的故事。陳世淵:「相傳我們玉里鎮的舊名叫璞石閣,就跟這塊璞石有很大的關係,那另外在老一輩人的口中啊,就說玉里以 前是一個很繁華的商業小鎮,那也因為這個石頭後來被偷走,你看這個就是後來被商人切割的痕跡,那所以被偷走,分成5塊偷走之後,然後玉里鎮才會開始慢慢地 沒落,從一個很繁華的商業小鎮,所以我們就希望透過我們大家的努力,可以把屬於我們在地的文化跟歷史,還有這些美好的舊記憶,都可以慢慢把它拼湊起來,找 回來,就像這個璞石一樣。」
找古蹟、寫故事,陳世淵收集老相片,也發現原來玉里有一座「荒廢長達65年」的神社,想記錄這段故事,可是現場一片荒蕪,該從哪裡開始著手,請教了張文暐,還真巧,早在民國67年,他就曾經試圖闖入神社做紀錄。
張 文暐:「大家根本不敢進來這邊,就覺得陰森森的,就整個樹林整個已經掩蓋著,不只樹林,最主要是蔓藤啦,那蔓藤纏繞的東西喔,會感覺更陰森、更恐怖這樣, 那樹木還好,你可以鑽一鑽、鑽一鑽,藤蔓下來,你沒辦法鑽,所以當我們跑上來,看到這種東西,你很驚訝,這東西怎麼那麼漂亮這樣子。」
一直到看到這張舊照片,有了更多線索,90歲的張火茂一甲子前在這兒拍下結婚照,幾年前太太過世了,張老先生渴望舊地重遊,這個發現鼓勵了大家,決定要讓被荒煙蔓草淹沒的古蹟重見天日。
陳世淵(2009.08.01):「上面滿多蚊子的,所以大家如果怕被蚊子叮的話,我們有準備防蚊液,因為我們上面可能一般打掃用具用不到,比較容易用到的是砍刀,你在砍的時候啊,要特別注意啊,注意旁邊有沒有人,你看,這一開道了,石燈籠就看的到了,對、嗯。」
其實搶救神社,剛開始並沒有那麼順利,除了花了不少時間收集資料,光靠一群有熱情的人,未必起得了大作用,陳世淵帶頭做號召,在網路上揪團,希望每週都有人願意有力出力。張火茂:「我那時候是小孩嘛,剛讀書,剛讀書而已,以前每星期都要來一次。」
連張老先生也拿著鋤頭想要加入,年紀大了,能幫的真的不多,但還是要盡一份心力。張火茂:「很辛苦,有這樣的心真好,在地的鄉里,歡迎年輕人加入…。」
更想不到的是,搶救古蹟的消息傳開,常常會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加入。參與家長:「從基本做起啊,讓他關心一下地方事這樣子,對,讓他們有成長,終於有一次可以參加玉里的文化活動,應該算是這樣子,我覺得很高興,嗯,大家都能回來參與,是最好的。」
參與家長:「哇!這邊地基都崩掉了哩,崩掉好多哩。」
陳世淵:「一開始沒有想到會變成這麼大的議題…沒想到變成本地人會去看,外地人來也想來走一走,來看一下,這都是當初沒想到的。」
沒 想到這樣的勞動號召,竟然也在地方上造成話題,搶救神社已經不只單單是陳世淵這群人的任務了。參與民眾:「地方最重要的,就是文化的傳承,不要只是嘴巴說 說,不行動,從6、7年前,被陳世淵拖來這邊,到現在今年終於有行動了,玉里應該多一點這種行動,我們是來敲邊鼓而已,不過很高興,能出來勞動勞動,陳世 淵對地方事情,這麼熱心,我們這些老一輩的能出力就出力,做的…我感覺太棒了,總算有在做了,感覺就不一樣了,終於能為地方做一點事情,大家看到障礙清除 喔,整個步道啊,整個參拜道,也弄得差不多了,這就是愛台灣啦!」
陳世淵:「反而做到後來,自己不能偷懶,因為別人會來催你,所以現在做到後來,變成不做的話,會對不起大家,對啊。」
總 算還原了初步樣貌,第一件事,就是要讓張老先生回來瞧瞧。張火茂:「心臟…喘氣喘不過來。」記者:「休息一下、休息一下。」張火茂:「現在這樣還行啦,完 全變了樣了,不一樣了,跟以前不一樣。」記者:「哪裡不同?」張火茂:「現在弄成這樣,我心裡很高興啊,不簡單,不然平時沒人要來耶。」記者:「你的相片 有很多人看嗎?」張火茂:「呵…看了那麼醜啊。」記者:「當時是英俊少年,哪會醜?」張火茂:「呵呵呵,唉…那是大家這樣不棄嫌啦,牽成我。」
這 股傻勁,找回了玉里的片段歷史,也圓了張火茂老先生的夢。黃群棠:「反對聲音一定會有啦,也有質疑的聲音,但是我們只是覺得說,我們也不希望回過頭來以 後,發現說我們都只是在工作,都沒有任何的人生的成績單,所以我們會覺得說,做這個工作雖然很累,可是回過頭,可能10年20年以後,就跟阿公一樣,他再 走上來,他會覺得很感動。」
黃群棠:「我也是來這裡砍啊,砍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過去的那種印象,過去的印象慢慢就浮現出來,原來我們那時候也滿年輕,所以感覺自己再年輕。」
原 本只是默默在做的工作,因為年輕人的號召,讓鄉里間更緊密。陳世淵:「雖然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做啦,不過我們覺得說,能夠趁現在,很多長輩都還在的時候,能 夠告訴我們一些故事的時候,我們趕快,去把這些資料留下來的話,我們以後才不會後悔啊,希望讓全鎮的人、全縣的人,甚至全國的人都知道,原來玉里是一個這 麼漂亮、這麼好的地方。」
就這樣單純的動機,幾張老照片,觸動了每個人,願意出心力,只為了玉里的故事,能傳承下去。 來源:TVBS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