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作圓夢 腳踏實地不怕苦 

 


耕作圓夢 腳踏實地不怕苦

每天下午4點,是玉里國小的放學時間,也是棒球隊開始練習的時候。

算準時間,小胡現身球場,跟小朋友又是招呼,還會拍肩,好不熱絡。林彥光:「要從前面放,不要從那邊。」

小胡說阿光比他更勤,每天都會來陪小朋友練球,還有個是家銘,但這一天家銘剛好不在,但其實他們都不是棒球隊老師,像阿光正職是農夫,家銘家開體育用品店,他自己專長則是企劃,3個人是幫小朋友「實踐夢想」的夥伴。

棒球隊成員高偉強:「再一顆。」

小 胡說一開始也是在旁邊看球,跟教練聊天才知道,這邊的小朋友2/3來自低收入戶或單親,所以棒球隊成員都住校,吃也由學校出,經費是最大問題。胡文偉: 「強強來,叫姊姊。」記者:「每天打球會不會很辛苦?」高偉強:「不會啊,還要繼續打,為了以後。」胡文偉:「那為什麼當初叫人家洗碗。」

在棒球隊擔任先發投手的強強,資質非常好,卻一度被教練退隊。高偉強:「叫學弟幫忙洗碗,突然就被教練知道,教練就說討厭學長欺負學弟,就把我退出。」

胡文偉:「看到小朋友失去夢想,失去夢想,在那邊哭,也會很想要幫助他,我看到你就好像女朋友跑掉啊,想說不要緊,再找回來,再把夢想找回來。」

小胡說,那時載強強回家路上,強強哭著問他說,回家後功課寫完要幹嘛,看電視?打電動?但這些他都不喜歡,只喜歡打球,而這種失去夢想的痛他懂。

原來小胡30歲就在台北創業,開了間廣告公司,算是少年得志,沒想到1年內公司結束,女友也跑了,瞬間跌到人生谷底,開始只是想說拍照,找點事做,沒想到拍攝一座座教堂,把他帶到花蓮,還在一場農村學童耕作活動,認識了家銘、阿光,3條平行線就此有了交集。

胡文偉:「夢想沒了,就再換一個,辦活動遇到對的人,遇到想要做的事情,不會再想回到那邊,去做不想做的事情。」

小胡說在小朋友身上,找到了失去很久的被信任感,也找到了下一個人生目標,原本不喜歡鄉下的他住了下來,家銘跟阿光則是返鄉遊子,希望有機會回饋故里,但3個人也都不有錢,為了讓這條圓夢路走的長遠,想到藉由各自專長,結合在地產業。

林彥光:「稻子是不是已經黃了,上次我們來的時候還是綠的嘛,草也都除掉了,今天要收一批。」

考量耕作是當地最大的經濟收入,阿光把家中現成的田拿來「貢獻」,讓小朋友耕作,從插秧、施肥、除草,一路到收割。高偉強:「幫球隊賺經費。」

阿光教小朋友種田,小胡跟家銘在旁記錄,汗水圓夢的過程再包裝成故事,PO網行銷幫米銷售。林彥光:「讓他們學習掌心向下,去努力賺取自己想要圓的夢想,小朋友很容易習慣,假設習慣給他錢,他反而就不珍惜。」

知 道輕易得來的,小朋友不會珍惜,所以不希望只有募款,而是腳踏實地,朝夢想靠近,因為有揮汗、有付出,結成的果實才會甜。林彥光:「以前唱PUB的時候, 常常要買新衣服,下田也不用穿新衣服,(以前)再怎麼唱,頂多就是這樣的歌聲,反而沒辦法抒發自己的情緒,你就是一台死的點唱機,活體的點唱機。」

阿光曾經是專職駐唱歌手,因為對已逝父親的承諾,接下家中的田,阿光說幫小朋友,也是在幫助自己。林彥光:「但回來種田大概1、2年,其實疲態也來了,接觸到小朋友,他們是用很開心、玩的心態來種田,就想說,為什麼不能用這種心態。」

阿光說鄉下生活簡單,把5分地分出2分給人耕種,自己還有其他山坡地,可以種筍子、水果,根本餓不死。沈家銘:「我已經洗好了,穿褲子了。」

因為每天練球,球鞋、手套都是消耗品,所以每個月會選出一個表現好的小朋友,到家銘家買東西當作獎勵,這次剛好輪到當隊長的馮宏羽。沈家銘:「很緊啊,看一下27號半。」馮宏羽:「看哪個比較便宜啊。」沈家銘:「都好啊,都可以。」

即便不是花自己的錢,宏羽還是很擔心,「禮物」的價格會不會太貴。記者:「為什麼會有這個?」馮宏宇:「認真練球吧,可以啊,可以,就大概這個位置。」沈家銘:「你要(鞋子)大這麼多。」馮宏宇:「沒關係。」沈家銘:「你確定?其實滿大的,但(宏宇)好像喜歡這樣子。」

或許因為還在發育,這樣鞋也能穿得久一點。馮宏宇:「謝謝哥哥。」胡文偉:「就自己加油就好了,把學弟管好,以後看到喜歡的,再請家銘哥哥送給你。」

胡文偉:「反正沒花多少錢,以前一頓飯,1千多元就花掉了,吃飯吃掉也沒人記得,送給小朋友,自己心情會比較好。」

高偉強:「哥哥,我如果被美國職棒簽走,怎麼辦?」胡文偉:「沒關係啊,你要是被美國職棒簽走,你就要養我。」

棒球隊成員黃真瑋:「打職棒比較好。」記者:「為什麼比較好?」黃真瑋:「有錢啊。」記者:「有錢可以幹什麼?」黃真瑋:「可以買車養家。」

童言童語,小球員的憧憬很單純,單純到令人疼惜,而國小棒球隊絕對不是當地資源匱乏的的唯一個案,也因為幫助棒球隊的經驗獲得不少共鳴,3人獲得繼續「熱血動力」,平常利用假日、工作閒暇,將棒球隊經驗往外延伸、複製。

小胡平常接些縣府的CASE來賺取收入,認識的人多了,從教養院志工得知神父有個夢想。教養院志工陳定芳:「過去辦過玉里國小棒球隊,我們大家都很支持,神父也很支持,想藉由小胡的力量,看能不能幫助神父。」

胡文偉:「現在就是靠外面募款,還有神父那邊資源回收,假如說有些休耕的田,重新來種,增加安德(教養院)的收入,有個目標,有個夢想,種出來的米也會比較好吃。」

原來教養院想要蓋個家園,讓院生在年老後,不用擔心流離失所。胡文偉:「修女看要不要跟院生,我們大家一起插秧。」修女黃雅格:「我也是農家子弟,小時候也有插過秧。」

胡文偉:「雖然不知道要多久,但有個開始啊,圓夢就是要靠自己,我們只是起個頭而已。」

另一邊,家銘這裡因為家中生意,常接觸學校的體育社團,也發現到玉里國中的田徑球員,很希望有雙球鞋。沈家銘:「在網路上發起舊鞋換新鞋的活動,要求舊的鞋子還可以堪用的,送舊的給小朋友,田徑隊大概還有7、8個穿破的鞋子。」

家銘念的是社福系,暑假還去幫棒球隊小朋友上課後輔導。沈家銘:「小時候就愛玩啊,現在就覺得,去跟人家逞兇鬥狠沒有意義,我爸因為我有事情,來到學校講一講就走了,高一的時候,我突然覺得自己在幹嘛,做一件對的事情,人家可以認同你。」

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,卻同樣在成就別人夢想中得到快樂,因此結合在一起,而圓夢計畫還在持續發芽。當地民眾:「這個是你租下來的?」沈家銘:「對對對,看到像這樣的老房子,我覺得還滿有意思,你可以看看,可以進來看看。」

除了繼續協助棒球隊,以及即將推動的教養院,平常也會幫忙當地農民,行銷販售滯銷的作物,為了替3個人的築夢腳印,留下紀錄跟呈現,喜歡老東西的家銘,租下了這個空間,計畫著擺設,像插秧或割稻照片。

夢想不分年齡,或許在實踐夢想的路上,也或許曾經熄滅,但重點是不放棄繼續懷抱夢想,為了讓這芽「茁壯」成長,他們選擇一步步邁進,只願能細細咀嚼,一路上的甜美芳香。 來源:TVBS

 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