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邊野花攝影展

 

陳建北個展 聚焦路邊野花 - 你甘知影阮的名:台北植物園

 

 

陳建北將野花野草的照片放大呈現,凸顯細節。

 路邊的「野花」不要採?偏偏藝術家陳建北就是看上野花野草!在探訪台北植物園時,陳建北沒被稀有原生種或奇珍異草吸引,反而將目光停留在路徑邊不起眼的小花小草身上。他拍下這些植物,並以手機GPS定位標示拍攝地點,證明小花草的「存在」。這些照片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個展「你甘知影阮的名:台北植物園」展出。

 除了台北植物園,陳建北到美國洛杉磯和亞特蘭大、德國法蘭克福、奧地利維也納的植物園參觀時,也以相同手法拍攝園內的無名小花。在當代館展場外牆上,陳建北展示約70幅野花草和衛星定位的照片。展間裡,陳建北則精選其中幾幅無名小花的照片放大呈現,要讓觀眾有重新觀看這些小花的特色,並輔以古今中外詩人、歌手、哲學家歌詠無名小花的文字。

陳建北將野花野草的照片放大呈現,凸顯細節。

 如19世紀美國詩人愛默生寫道:「何謂雜草?就是其優點尚未被發現的植物。」台灣台語歌手陳盈潔的《野花》歌詞:「野花誰人來栽培,雖然命運這呢醜,雖然身分這呢低,猶原有阮堅強的美麗。」從不同角度詮釋野花草。

 「在各植物園的溝邊路旁,同樣可以找到土生的無名花草時,我對植物園的規畫和選擇制度產生困惑,想透過這些綻放在植物園角落的小花,凸顯和探討各國園區的盲點」,從細微小花延伸,挖掘出背後的社會價值與歷史意涵。

 陳建北1955年生,成長於嘉義,童年經驗與記憶是他創作靈感來源。1980年代赴西班牙求學,作品《被囚禁的靈魂》在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。

 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提到,當陳建北說要拍攝園內野花草時,他的第一反應是「這些小花草多是外來種,每天要除掉的雜草,有什麼好看?」「但他的作品讓我們跳脫原生種和外來種的思考,看到小花草的美好。」

 「物種都有生存的權利,現在的原生種過去也是外來種,和大家一樣,之後立足在這個島上。」董景生補充說,台灣生態研究與藝術領域壁壘分明,但在歐美如巴塞隆納植物園毗鄰畢卡索博物館,而倫敦近郊英國皇家邱植物園(Kew Garden)還有自己的藝廊,舉辦展覽也收藏與植物相關的藝術作品。(中時電子報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